admin 發表於 2023-2-23 14:05:42

“少藥”“缺醫”:透視風口上的大國中醫藥

比年來,隨著人們康健觀念的增強,中醫藥正以其獨特優勢不斷获得大眾的信賴和認可。但同時,中醫藥發展也面臨質量標准缺失、技術研發存在短板,和藥材質量和“西醫化”等問題。

解決藥材問題、均衡傳統與現代、處理好中醫與西醫的關系等,是中醫藥進一步升級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

新潮水:“快糊口”裡尋找“慢中醫”

初次全國中醫養生保健素養調查結果顯示,全國中醫藥科普普及率為84.02%。在現代社會糊口的快節奏中,注意機體調理和保養的“慢中醫”,愈發遭到人們的追捧。中醫藥“治未病去腳臭噴霧,”、調理養生的理念和實踐,不斷融入現代糊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气。

中醫成“治未病”首選

“吳主任,我又來了,感覺脖子不是很惬意,想再做個按摩。”在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竹北抽化糞池,未病”專科,市民陳麗熱情地跟醫生打著号召。

本年25歲的陳麗是“治未病”專科的常客。“客岁頸椎忽然‘轉不動’了,到這裡接管按摩治療,沒想到隻按摩了一次,花了幾十元錢,脖子就可以正常活動了。”陳麗說,從此,但凡脖子、肩膀不惬意,她都會來這裡治療。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中間主任吳節說,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康健認識的不斷深化,中醫強調整體觀念、辨証論治的“治未病”理念正在获得越來越多的認同。實際上,“治未病”是一種歷久彌新的伶俐,不僅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阻斷疾病深刻或轉化,還能低落醫療費用,實現“多贏”。

在福州一家國企事娛樂城,情的林建通2014年開始感触腿腳不時酸痛,後來發展到夜裡無法安穩睡覺。他先去臨近的大醫院檢查,結果一切指標正常。吃了一段時間的止痛藥後,林建通決定去看看中醫。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接管一段時間的針灸後,他明顯感覺身體“放鬆”了不少,夜裡也能睡得香了。

在醫院的中醫康健辦理中間,醫生運用自立研發的“中醫康健狀態評估系統”,為林建通詳細地做了一次康健狀態評估,報告上詳細記載了“望聞問切”的結果和他的飲食習慣等,還給出了一個綜合體質辨識的結果,從經絡調理、起居調理、運動調理、飲食調理和情致調理五個方面給出了康健狀態調理方案。

“頭一次對本身的體質有了這麼透徹的领會。”林建通說,這一調理方案是從飲食起居到生理狀態等進行周全調適,并且根據節氣、分歧階段身體狀況,醫生還會隨時對方案進行調整。

為了滿足老苍生不斷增长的對中醫藥的需求,河南南陽還通過進一步加強中醫堂建設,讓中醫藥在基層衛生院從新煥發了生機和活气。今朝,南陽已經實現了鄉鄉都有中醫堂,服務好、覆蓋廣的“中醫堂”已成為基層醫療事情的閃光點。

中醫藥養生“叫好又叫座”

中醫藥養生作為人類保存伶俐和對生命進行自我辦理的藝術,隨著糊口程度的提高,在民眾中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

“三九貼”“三伏貼”……在不少处所的中老年人群體中,中醫貼膏成為一法令紋貼,種熱門的養生法子。55歲的成都會民楊建民深諳此中奧妙:三伏天陽氣最盛,且有暑濕困擾人體,貼敷以化濕、驅除體內宿寒為主;三九天陰氣最盛,陽氣內斂陵夷,貼敷以晋升人體陽氣及防寒為主。“還要根據分歧的體質來選擇分歧的貼敷,因人而異。”老楊說。

不僅是都會住民,在廣大農村地區,中醫藥也是群眾養生、調理的首要選擇。

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興隆鎮河沿村老中醫馬啟三行醫60年,他告訴記者,不少村民來診所開中藥進補,像溫陽補氣的、除濕去燥的、固本補腎的等等。價格方面,拿調理肝臟的湯藥來說,每個月大要400元至500元,村民一般也能吃得起。

阿膠配上黑芝麻、紹酒、核桃仁、冰糖熬制,冷卻凝集後切成四方塊,包在蠟紙裡——對於市道市情上出售的這種阿膠糕,37歲的沈陽白領王莉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點,晚飯前半小時吃一塊,為的是美容養顏,滋陰補氣。

在一家大型修建企業從事文秘事情的楊蜜斯,經常要跟著施工隊滿世界跑。不論是在非洲還是亞洲,她的行李箱中總會有黃芪、當歸、枸杞等中藥材。“我會用這些藥材搭配竹蓀、山藥煲雞湯、羊湯補氣血。若是是炎天就做枸杞銀耳粥,滋陰補氣最佳不過,這樣活着界各地都能品嘗家鄉的味道,還有保健功效。”

從醫30多年的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任中醫師鄭美鳳說:“比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中醫藥的特别感化,中醫藥保健正在成為一個庞大的市場。但今朝許多人對中醫藥保健有誤解,輕信一些貌同实异的宣傳,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好比現在各種電視節目和報紙雜志上的康健養生欄目、文章層出不窮,使人目炫繚亂,但許多說法太籠統,沒有從人與人的體質、康健差異出發,說明中醫藥思惟的傳播仍然任重道遠。”

從國家戰略到國際化機遇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實現人人根基享有中醫藥服務,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首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康健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客岁以來,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心理學或醫學獎,中醫藥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中國中醫科學院舉行建立60周年紀念大會……我國中醫藥領域大事連連,備受關注。專家暗示,無論是國家戰略的實施還是國際化的機遇,都會讓中醫藥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

“剛開業時患者未几,許多人是在其他醫院醫治無效後,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中醫診所,結果獲患了很好的療效,”迪拜同仁堂店梁醫生說道。

在海外,醫者仁心、濟世養生,中醫所推重的理念讓中醫藥漸被接管並贏得口碑,讓更多的海外友人開始领會並信赖中華醫學瑰寶。現在,同仁堂已經開設了110多家海外零售終端,診療超過3000萬海外祸者。

據統計,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針灸診所已達10萬多家,針灸師超過30萬人,注冊中醫師超過5萬人。中醫針灸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國當局與外國當局和地區主管機構簽訂含有中醫藥內容的互助協議達80多個。

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起”戰略後,中醫藥被頻繁納入中外首腦會談議題,成為國家層面互助的首要領域,中醫藥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戰略機遇。2015年6月中捷中醫中間的建立,成為首個康健領域中外互助項目。

各方共推中醫藥發展的場合排場不斷構成。客岁7月,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國醫堂館社區服務專業委員會建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年會在北京舉行。近500位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地區)的中醫館、國醫堂、養生保健機構等的中醫藥事情者,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會議,配合探討基層中醫藥康健服務事業發展。

“若是把中醫藥服務體系比作是一座金字塔,那中醫館、國醫堂、養生保健機構等供给的中醫藥服務就是金字塔的塔底。但這個塔底還不夠安稳,基層中醫藥事情者的程度參差不齊;服務標准化還有待摸索。”國醫堂館社區服務專委會會長李俊德暗示,搭建這樣一個基層中醫藥事情者交换臨床經驗、普及中醫養生知識和法子、開展學術钻研的平台,有益於晋升他們的整體程度,推廣醫療經驗、服務模式,引導其正確運用中醫理論開展康健服務活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少藥”“缺醫”:透視風口上的大國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