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6月24日電 (陈静 王昊宁 袁蕙芸)1844年,由英國基督教伦敦布道會建立的上海仁濟病院是中國第二家、上海第一家西醫病院,至今還是上海的首要病院之一。
在24日举辦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從属仁濟病院第三届院史论坛上,台灣云林科技大學汉學資料收拾钻研所苏精傳授撰写的《仁濟濟人:仁濟病院初足部除臭噴霧,期故事》一书首發。苏精傳授以大量史料為重要根据,精選病院初期扶植和成长進程中的首要汗青事務和成绩,具體论述了仁濟病院開辦、成长進程中對中國西醫學成长的進献。
该书是上海首部按照病院建院史料,包含手稿、档案、年报等完成的单家病院醫學史钻研專著。 据悉,今朝中國海内 專門以一家病院的汗青文化為底本展開的醫學史钻研的學術專著较少,這為社會和醫學史钻研者熟悉仁濟病院的初期汗青打開了一扇文化之窗。
苏精指出, 這本书的問世,既是對他多年钻研仁濟病院初期汗青文献所做的一份小结,更是献给仁濟病院建院175周年的一份情意。
在美國黑金,當日论坛上,苏精晓過度享其多年钻研進程中所采集保藏的大量来自英國伦敦會的年报、照片、微缩胶片、手稿信件等原始資料,還原了1891-1940年間仁濟病院的护士们事情、進修、糊口的状态,瘦身茶,和病院临床照顾护士事情和照顾护士教诲的萌芽和成长的汗青。他用严谨而活泼的说话,向听眾展示了最先一批仁濟护士们為病院甚至中國照顾护士學的成长所做出的進献。
北京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钻研中間主任张大庆傳授分享了對仁濟病院院第二任院长、醫學翻译家合信(Benjamin Hobson)與他的著作《西醫略论》的相干钻研功效。他指出,合信编译包含《西醫略论》在内的五本醫學、科學圖书(合称《醫书五种》),是為了在19世纪中叶的中國傳布西方醫學和科學理论,培育更多的本土西醫學人材,為中國苍生辦事。
仁濟病院是近代上海最先的大眾卫生引入者,复旦大學汗青學系傳授高晞说,仁濟病院在建院早期,就為了鞭策社會大眾卫生、都會辦消除口臭的藥,理、醫學科學傳布等方面的“現代性”、“立异性”而不懈尽力,直至今天還是如斯。高晞傳授從一場于1888年7月在仁濟病院举辦的“醫學测验”入手,向听眾娓娓讲述了這場在今天看来至關普通平疏通劑,凡的醫學操作测验给那時的中國社會带来的庞大變化。
那時的测验科目分為助產、临床醫學操作、外科理论與实践、藥物醫治學、創伤與抢救等5項,考官共9位,别离来自美英德法四個國度。這既是中國第一次西醫操作实践测验,又因創伤抢救科場呈現红十字标记,颠末《申报》报导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红十字會演习。
高晞说,從醫學史角度来说,它是“西醫将行于中國”的萌芽,是西方醫學科學在中國获得社會承認并起头遍及傳布的标记;從整其中國史的角度来看,它是西醫學及其從業职員起头承當社會责任的表現。這不但是中國西醫教诲的一個首要里程碑事務,更初次将“醫學造福人类”的價值觀公诸于社會。(完) |
|